找到相关内容962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禅茶文化建设及其社会价值

    最大的收获、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,就是诞生出中国禅茶文化“正、清、和、雅”四大精神以及“感恩、包容、分享、结缘”四大功能近几年,由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,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,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...精髓在禅茶文化中的体现,它不但是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,而且还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。   当我门感叹于日本、韩国在经济领域的成就时,也会发现日、韩两国在经济领域以外创造的另外一个奇迹,就是在这样...

    予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2771510.html
  • 汲取先贤智慧建设生态文明

    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,既是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,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。如何继承古代先贤的智慧,寻找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本领,让我们一起从先秦思想家的理论中探寻,或许会给我们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更多的启迪。 ——编者按   ...

    郭纹铭

    |环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443387194.html
  • 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建设

      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建设   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,物质生活的丰富,科学技术的进步,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压抑已久的种种欲求,而民主时代的到来,自由程度的提高,多元价值观的涌现,...。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代表,佛教理所当然地必须参与社会道德伦理建设,并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。   一、以三学除三毒,以完善人性来改善人生   当今社会的道德失落,根本原因还是人性自身的弱点未能克服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54292330.html
  • 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

    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   作者:太 虚   ──十九年十月在四川省佛教会讲──  现代潮流所趋,政治与教化皆各发生意外变动,据鄙见所及,似有研讨之必要。但佛法之流行于世间,以众生世界为依止,故往往因时、因地、因人而不同。今中国之政教,既有时代之变迁,而佛教亦应随之而一变其往时之习惯,始能适应社会而生存发达。兹分二节言之:  一、教化环境之变迁  中国自唐宋以来之教化情形,大概可分为读书之士人...

    太 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0069895.html
  • 建设人间净土论(1)

      太虚大师   一 人生愿望之所在   二 现代人间之苦恼   甲 五恶五痛五烧五善之佛说   乙 人间之分析观   三 人间净土之建设   甲 建设人间净土之要求   乙 人间净土之成分   丙 保持身命资产之安全法   丁 具体之建设   戊 普遍之摄化   四 人间净土与永生极乐   甲 弥勒净土   乙 弥陀净土   丙 觉海净土   五 由本人发大悲愿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844317.html
  • 天台智者建设山林佛教的理念

    心怀为众宣讲,形成独特的天台教观体系。因此,智者的天台隐居,完成了对数百年中国佛教的反省,提出了如何克服佛教危机、摆脱末法影响的具体方案。   有了九年隐居的深刻体验,智者大师建设山林佛教的理念日益...

    心皓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015497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建设思考(续)

      人间佛教建设思考(续)  肖永明  二、建立人间佛教关于现实社会人生的伦理基础  1、超凡入圣与由圣入凡  就伦理取向而言,超凡入圣,是佛教修学的目标。当然,不同的佛教派别,其修学目标之圣为何圣,也还是有区别的。小乘学人,以成就阿罗汉为指归,而到了大乘佛教中,才以成佛为学人修学诉求的目标,所以,大乘佛法之不同于小乘的根本区别之一,就是大乘以成佛为目标,而小乘却没有这个弘愿,而以成就阿罗汉为...

    肖永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21059265.html
  • 建设生活乐趣的人间佛教

      我们信佛教,是来追求幸福快乐的,并不是来找痛苦的。可是,当我们进入佛教的时候,经常听到苦空无常的口头语,使人觉得一片愁云惨雾,以为佛教里毫无乐趣可言。其实,任何人信佛教都不会把「受苦」当做目的,没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341015.html
  • 建设大乘普济的人间佛教

      在家庭里,都能和敬相处了,就要进一步把慈悲法喜普施给社会大众,大乘的佛教,就是在家的佛教,在家的信徒更应该本着大乘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精神,从事普济社会大众的事业。现在,我说一个在家居士普济人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441016.html
  • 建设眷属和敬的人间佛教

      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人间,都不会离群孤立,每人都有他的亲戚眷属。有些人当然很重视家庭里面的眷属,但有的时候,也因眷属而发生一些不满的怨言。俗语说:「不是冤家不聚头」,就是家里的夫妻、父子、母女那么亲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541017.html